一個“美國版知乎”,一個“中國版Quora”。
2009年,兩個前Facebook員工Adam D’Angelo和Charlie Cheever從一堆候選單詞里選中了“Quora”,為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命名。半年后,Quora獲得首輪融資,估值高達8600萬美元,而此時距離網(wǎng)站正式發(fā)布上線還有3個月。
遠在中國的周源剛剛經歷了一次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失敗。他敏銳地嗅到了Quora是個好機會,當即和好友張亮決定做一個“中國版Quora”。兩人一夜之間寫成3頁紙的商業(yè)計劃書,就開始拜訪天使投資人,沒過多久就拿到了創(chuàng)新工場的投資。
十年后,創(chuàng)新工場的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李開復回憶十年前的那筆投資,坦誠了當時的擔憂:他對周源的第一印象是“文藝青年”,擔心周源的文人作風能不能做好優(yōu)質內容平臺。
一個“美國版知乎”,一個“中國版Quora”,像大洋兩岸的兩面鏡子,在十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始終繞不開彼此,曾經走過同樣的路,也遇到同樣的困境。如今,知乎沖刺美股,Quora的最后一輪融資定格在2017年。李開復終于可以大方地夸贊“知乎總是與時俱進,但是Quora就慢慢(發(fā)展)”。
Quora向左,
知乎向右
知乎和Quora的“師承”關系,自然不用再多說。無論是問答式的社區(qū)形式、靠點贊和折疊的內容排序方式,還是最初的用戶邀請制,早年間,知乎對Quora幾乎是亦步亦趨。
2012年12月,Quora推出了博客產品,使用戶可以直接發(fā)表文章,無需局限于提問。2013年7月,知乎專欄上線測試;2016年3月,知乎專欄向全部用戶開放。
2013年,Quora推出Quora Spotlight,集結當天被轉載發(fā)表到其他平臺(例如Business Insider、Qurartz、赫芬頓郵報等Quora的合作伙伴)的優(yōu)質答案;同年,知乎上線知乎日報,由編輯篩選優(yōu)質內容,每天推送到各個頻道。
正是從2013年開始,知乎開始走上一條與Quora不同的路。當年4月,知乎開放注冊,注冊用戶數(shù)量在一年間從40萬暴漲到400萬。隨著大量用戶涌入,原來的“高精尖”小圈子……
誠如知乎創(chuàng)始的初心所說,知乎竭力地擁抱各種優(yōu)質內容——暫且不去討論如何定義“優(yōu)質”,至少知乎擁抱了各種形式的內容: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直播……配合算法推薦、話題、圓桌、熱榜等功能和模塊,用戶幾乎可以在知乎上找到任何類型的內容。
圖片來源:Sekkei Studio
在知乎越走越遠的時候,Quora似乎沒有太多變化。時至今日,Quora仍然是一個以問答為主的內容社區(qū)。平臺上的內容(按搜索欄上的分類)分為問題、回答、文章、話題、圈子,用戶能做的仍然是瀏覽、提問和回答。
快知乎,
追過每一個風口
無論是知乎還是Quora,頭上始終懸著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掙錢。相比起來,知乎更加著急一些。
知乎的招股書中羅列了5種商業(yè)化方式:在線廣告、付費會員、商業(yè)化內容解決方案、在線教育,以及電商相關服務。自從2016年開始商業(yè)化之后,知乎幾乎追遍了這幾年來的每一個內容風口。
內容付費甚囂塵上時,知乎推出了付費問答產品“值乎”和“知乎LIve”。電商惹人注目時,知乎推出了“好物推薦”功能,創(chuàng)作者在內容中插入商品卡片為商品引流并獲得分成;還做了一款獨立app CHAO社區(qū),被稱為“男生版的小紅書”。網(wǎng)文大火時,知乎又推出了讀書版塊。及至短視頻遍地開花時,知乎又搭上了這趟快速列車?,F(xiàn)在的知乎視頻版塊上不僅有(和B站、視頻號風格很像的)中長視頻,甚至有《一代宗師》和《我愛男保姆》這樣的影視作品全集。
圖片來源:Sekkei Studio
值乎隨著風口吹散而消失,短視頻產品“即影”轉瞬即逝。存活下來的產品在各自的品類中也難說得上數(shù)一數(shù)二。
不斷“折騰”背后的原因是收入來源單一的窘境。知乎招股書顯示,廣告是其商業(yè)化的中流砥柱:2020年廣告占營收比重為62.4%,2019年為86%。其他變現(xiàn)手段看起來增速喜人,但仍然難以撼動廣告收入的位置。
慢Quora,
堅持初心巋然不動
面臨同樣問題的Quora看起來并不著急。同樣是在2016年,Quora小心翼翼地開始商業(yè)化嘗試,初次小范圍地投放了Uber、Lever、Wealthfront和Sunrun的廣告。對于廣告,Quora的態(tài)度十分謹慎。
創(chuàng)始人D’Angelo曾在自己的Quora賬號上寫到:“沒人喜歡廣告條、皮包公司廣告,或者與自己需求無關的廣告。所幸,我們可以將廣告與Quora平臺良好地契合,并且讓我們的產品更上一層樓。”
時至今日,Quora仍然只有廣告這一種商業(yè)化方式,并且進展相當緩慢。2019年,Quora迎來了十年來的首位首席營收官——曾經在時尚購物網(wǎng)站Polyvore、雅虎擔任高管的Arnie Gullov-Singh。
在他短短一年的任期中,似乎未給Quora帶來太多改變,只在媒體采訪中留下一句Quora金句“答案也可以是廣告”(Answers can be ads),便奔向了下一家公司。來去匆匆的內幕,我們不得而知。
關于Quora在商業(yè)化業(yè)務方面的最近幾條消息是:“Quora發(fā)布了自己的表單工具,用戶填寫廣告主的留資表單時,不用再跳轉到其他網(wǎng)站了”、“Quora整合了Sprinklr的社交聆聽功能,幫助廣告主提升品牌價值、優(yōu)化營銷策略”,看起來非常不像一家十多年的獨角獸。
由于沒有太多披露的信息,我們只知道截至2018年,Quora靠廣告獲得2000萬美元收入,不過相對于其20億美元的估值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Quora著急嗎?恐怕是不急的,至少不像知乎那樣急。
在創(chuàng)立Quora之初,D’Angelo就說過,不想為了商業(yè)化而降低社區(qū)的質量。當然,D’Angelo也不是憑空為愛發(fā)電,他不缺錢,甚至還以個人名義參與了Quora的B輪融資。
圖片來源:Quora
為了維護Quora的“純潔性”,D’Angelo在董事會一直把握大權,對公司的每一步業(yè)務進展慎之又慎。
投資人著急嗎?或許是的。Quora背后站著老虎環(huán)球基金、經緯創(chuàng)投、Benchmark、Y Combinator等知名投資機構。2019年5月,私募基金Valor Equity Partners領投6000萬美元融資,把估值托到了20億美元。
投資人看中的是Quora的高質量用戶群體和社區(qū)氛圍,但一直見不到商業(yè)變現(xiàn),投入的幾億資金像不聲不響的火苗,緩緩地燒著,望不到盡頭。
“螞蟻競走十年了”
不知不覺,Quora和知乎這兩家慢公司已經如同螞蟻一般前行了10多年。兩家公司從一開始的模仿、追逐,到后來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已經漸行漸遠。Quora和十年前似乎沒有大的不同,而知乎早已變成一個無所不包的“super app”。
李開復說,知乎經過多次蛻變,已經把Quora遠遠甩在身后了。從商業(yè)角度來看,確實如此。知乎上市,投資人高興,創(chuàng)始人高興??墒牵冀K有人喜歡并懷念Quora這樣慢慢的、“閑云野鶴”一般的公司。
我們無法斷言快公司和慢公司哪個更好,只能說,在這個時代里,無論快慢,總還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