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網紅”熱潮:Instagram和TikTok成為數(shù)字銀行營銷新“戰(zhàn)場”

來源:SIFTED
作者:Isabel Woodford
時間:2020-11-18
2598
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全力爭奪市場和在線客戶資源,一種新的市場營銷方式——網紅營銷——悄然走紅。諸如Starling、Revolut、N26和Chime等挑戰(zhàn)者銀行都推出了金融網紅(Fin-influencer)運動,通過Instagram、YouTube、Snapchat和TikTok上的網紅來進行產品代言。

aa261c8f-5785-41be-8a1a-76816c51bf57.png

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全力爭奪市場和在線客戶資源,一種新的市場營銷方式——網紅營銷——悄然走紅。諸如Starling、Revolut、N26和Chime等挑戰(zhàn)者銀行都推出了"金融網紅"(Fin-influencer)運動,通過Instagram、YouTube、Snapchat和TikTok上的"網紅"來進行產品代言。

根據(jù)一份針對社交媒體的研究,許多面向消費者領域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嘗試網紅營銷,其中就包括數(shù)字貸款經紀人Habito、Z世代銀行Zelf、德國金融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Vivid money和針對中小微企業(yè)的數(shù)字銀行Penta。這一趨勢表明,金融科技公司的營銷策略正在悄然轉變,它們正試圖主導大型銀行尚未涉足的平臺。

"金融網紅"浪潮來襲

最早的"金融網紅"可以追溯到2017年。當時,英國數(shù)字貸款平臺Loot付費給Instagram博主以推廣其Monzo風格的學生卡。而Revolut在2019年加入了網紅營銷的行列,采取"每推薦一位用戶獎勵32英鎊"的激勵策略,吸引了數(shù)百萬社交媒體明星為其服務。

過去12個月的數(shù)據(jù)表明,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加倍投資于價值150億美元的網紅營銷市場。值得注意的是,Revolut正在試圖通過發(fā)起大規(guī)模的網紅營銷運動拓展美國市場業(yè)務。其營銷主管Chad West告訴Sifted,公司對擁有大量移民和拉美裔追隨者的網紅特別感興趣,并希望盡快找到合適的人選。

借助網紅打入新市場已被證明是一條可行的途徑。N26和Klarna都發(fā)起了多個國際化運動,與國際知名博主合作以不同語言聯(lián)合發(fā)布產品信息。與此同時,美國青少年銀行Step通過與TikTok明星Charli D'Amelio合作,將目標瞄準了TikTok平臺用戶;Charli D'Amelio最近向其9100萬粉絲宣布了對Step的支持。

品牌策略師Federica Mutti表示,諸如Zelf和Penta等金融科技公司選擇與YouTube博主合作,這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種宣傳媒介。Mutti進一步表示,對于大多數(shù)小眾的金融科技公司,YouTube的用戶轉化率很高。內容創(chuàng)建者通過提供高質量的內容產出吸引了大批忠誠的追隨者,同時YouTube平臺內容的壽命也比Instagram或TikTok更長。

因此,面向消費者領域的金融科技公司可能會加大在網紅營銷上的投入,甚至將其宣傳預算的一半用于雇傭網絡紅人,而非制作傳統(tǒng)的電視廣告。

全靠魅力是否可行?

網紅營銷對金融科技公司來說具有明顯的吸引力。它可以建立品牌知名度,制造流量,甚至可能是疫情封鎖期間最好的廣告渠道。

但埃森哲的Tom Merry認為,網紅營銷對專注于盈利而非增長的公司來說意義不大。"在英國,金融科技公司面臨的挑戰(zhàn)是如何從客戶身上盈利,而不是單純地擴大客戶規(guī)模。"這引起了人們對"金融網紅"的廣泛關注。對于企業(yè)本身而言,這筆網紅營銷的費用或許花得并不值得。

金融博客作者Ellie Austin-Williams也對網紅營銷持懷疑態(tài)度。她認為Instagram的帖子對金融科技公司來說無濟于事,消費者天生就不相信網紅對財務問題的建議。"財務問題是高度個人化的,網紅能對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產生影響,但在財務問題方面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Ellie Austin-Williams進一步分析了某位時尚網紅所發(fā)布帖子的網民參與度。數(shù)據(jù)表明,該網紅發(fā)布的銀行廣告網民參與度僅為0.01%,而社交帖子的平均網民參與度約為5%(參與度=點贊數(shù)量/關注數(shù)量)。"許多金融科技公司的營銷手段似乎過于片面,往往只關注覆蓋范圍而不是相關性。"

與此同時,數(shù)字銀行Pockit告訴Sifted,公司曾短暫地嘗試過網紅營銷,但投資回報率很低;NatWest銀行的數(shù)字平臺Bó雇傭了約300名網紅(包括擁有超過10萬粉絲的頂級網紅)在Instagram上發(fā)布產品進行宣傳,但一直沒產生相應的效果。

此外,數(shù)字銀行Tandem的一位相關人士表示,公司認為網紅營銷成本過高且缺乏可行的分析數(shù)據(jù),反之選擇了傳統(tǒng)的品牌數(shù)字廣告。

因此,網紅營銷的性價比與利弊尚有待市場觀察。

譯者:高雪馨 原文來源:SIFTED

原文鏈接:https://www.weiyangx.com/375022.html

立即登錄,閱讀全文
原文鏈接:點擊前往 >
文章來源:SIFTED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自于SIFTED,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快出海對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zzx@kchuhai.com)刪除!
掃碼關注
獲取更多出海資訊的相關信息
優(yōu)質服務商推薦
更多
掃碼登錄
打開掃一掃, 關注公眾號后即可登錄/注冊
加載中
二維碼已失效 請重試
刷新
賬號登錄/注冊
個人VIP
小程序
快出海小程序
公眾號
快出海公眾號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投稿采訪
投稿采訪
出海管家
出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