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容器市場份額TOP5:華為、阿里、IBM、騰訊、博云

來源:云技術
作者:盡在北極熊
時間:2021-06-18
2899
近日,IDC發(fā)布了最新的軟件定義計算軟件市場半年跟蹤報告,報告顯示容器基礎架構軟件市場收入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別是華為、阿里巴巴、IBM紅帽、騰訊、博云。

近日,IDC發(fā)布了最新的軟件定義計算軟件市場半年跟蹤報告,報告顯示容器基礎架構軟件市場收入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別是華為、阿里巴巴、IBM/紅帽、騰訊、博云。IDC在報告中指出,在該市場收入排名前五的廠商中有三家是提供公有云服務的廠商。此外,IBM/紅帽由于在該市場擁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和豐富的產品組合,其收入在該市場位列第三。博云作為起步較早,行業(yè)經驗也比較豐富的創(chuàng)新型廠商,在金融領域有著不錯的客戶積累,其收入在該市場位列第五。

以容器為代表的云原生技術,成為加速企業(yè)數字化轉型的利器。IDC預測,容器軟件市場在近幾年呈爆發(fā)式增長,并且未來五年仍然會保持超過40%的復合增長率。行業(yè)也從互聯網向更多的傳統行業(yè)滲透,比如金融、政府、電信,制造和能源等行業(yè)。IDC預測,到2025年,容器基礎架構軟件市場收入將與虛擬化軟件市場、云系統軟件市場齊平,成為近幾年促使軟件定義計算市場增長的新動力。

640.webp.jpg

一、中國容器市場,私有云和公有云各有領地

私有云占有較大比例是中國云計算市場的特色,國內用戶對數據安全的更為看重,對私有云的解決方案有更強烈的需求。長期以來在IaaS市場私有云和公有云廠商就是各有領地,而且目前所有的公有云廠商都推出了私有云解決方案。

這一現象在容器市場又在重演,從IDC報告中可以看出,容器市場賽道分為公有云和私有云廠商,私有云和公有云廠商呈現出各有領地的局面。在容器TOP5廠商中,公有云廠商為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私有云廠商為IBM/紅帽、博云。

公有云和私有云容器產品的區(qū)別是,公有云廠商也提供私有云的容器解決方案,但是往往需要運行在自己的私有云產品上。私有云廠商的產品則可以在不同的私有云和公有云上運行。

進一步分析私有云廠商會發(fā)現又分為國外廠商和本土廠商,IBM/紅帽是國外廠商,博云是中國容器市場份額TOP5中唯一的本土私有云廠商。在私有云領域,本土廠商有獨特價值。

二、容器私有云領域,本土廠商有獨特價值

從用戶的需求來看,對容器私有云領域有三點要求。第一是滿足國產化趨勢,信創(chuàng)逐步在黨政,金融,電信,交通,電力,石油,航空航天,教育,醫(yī)療等行業(yè)滲透。這些行業(yè)也是私有云的主要用戶,只有本土廠商才能提供滿足信創(chuàng)的產品。

第二是更貼心的服務,云越來越復雜,容器PaaS更復雜,必須有貼心的服務,這一點本土廠商更具優(yōu)勢。

第三是更本地化的使用習慣,用戶習慣決定產品粘性,對用戶習慣的把控,無疑本土廠商更了解用戶需求,迭代會更快。

具體到IBM/紅帽和博云對比,IBM/紅帽的特點是在全球布局迭代迅速,而博云在信創(chuàng)、服務、用戶習慣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從博云可以看出,中國本土私有云廠商發(fā)展迅速,在容器PaaS垂直領域中可以和國外私有云廠商抗衡,并且形成了獨特的優(yōu)勢。

三、容器云是長跑,更考驗持續(xù)沉淀的能力

筆者認為容器云更考驗持久沉淀的能力,持久沉淀能力包含三個方面,對K8s的技術沉淀、產品體系及行業(yè)積累。

第一是K8s的技術沉淀,曾幾何時容器云領域是萬馬奔騰,K8s地位的確立,淘汰了一些廠商。在容器TOP5廠商中,華為云的CCE,阿里云的ACK,騰訊云的TKE。IBM/紅帽的OpenShift,博云的BeyondContainer容器云平臺,五家的產品底層都是基于K8s。曾經基于Mesos,Swarm的私有云產品都已經被淘汰。K8s還在快速發(fā)展變化中,容器云廠商必須緊跟K8s,將最新的特性沉淀到自己的產品中。

第二是越來越完善的在產品體系,容器云平臺的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比如微服務、DevOps、安全等能力。容器云平臺的趨勢是向一站式的PaaS平臺轉變,實現應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讓業(yè)務迭代更敏捷。

第三是深厚的行業(yè)積累,容器云平臺一方面技術和功能上要不斷累積。在幫助業(yè)務落地上,也需要結合不同行業(yè)特色進行優(yōu)化和沉淀。2B客戶更看重同行案例,在同一行業(yè)積累的客戶越多,越能形成特色,越能帶給客戶信心。

從本次IDC對國內容器軟件的排名情況,也可以看出博云與其他容器創(chuàng)新企業(yè)已經拉開了距離,從容器領域的創(chuàng)新廠商中脫穎而出。

博云這些年的發(fā)展又快又穩(wěn),竟然已經到了本土專業(yè)私有云容器廠商排名第一的位置,讓人又驚訝又很好理解。博云能夠脫穎而出,筆者認為正是在K8s的技術,產品體系,行業(yè)積累做到了不斷的持久沉淀,從而厚積薄發(fā)。

四、總結:容器云馬太效應顯現,強者恒大

從云計算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來講,容器是行業(yè)共識,已經開始爆發(fā)式增長。從中國容器市場來看,私有云和公有云將長期各有領地,并互相融合。私有云可以在公有云上部署,比如IBM/紅帽的OpenShift可以運行在AWS、Azure上。另一方面,公有云廠商的私有云解決方案也支持容器云。

2013年Docker的發(fā)布,一批容器創(chuàng)新企業(yè)涌現。如今馬太效應顯現,呈現出強者恒大的局面,并且在不同賽道形成獨特價值。華為、阿里、騰訊等公有云廠商的容器云解決方案可以和自己的其他云產品有機結合,IBM/紅帽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廣泛認可,而博云在本土私有云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價值。

隨著容器需求強烈的增長,相信5家廠商都會迎來更大的發(fā)展,最終結果很可能是和后面的廠商拉開更大的差距!

立即登錄,閱讀全文
原文鏈接:點擊前往 >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自于云技術,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快出海對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zzx@kchuhai.com)刪除!
掃碼關注
獲取更多出海資訊的相關信息
優(yōu)質服務商推薦
更多
掃碼登錄
打開掃一掃, 關注公眾號后即可登錄/注冊
加載中
二維碼已失效 請重試
刷新
賬號登錄/注冊
小程序
快出海小程序
公眾號
快出海公眾號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投稿采訪
投稿采訪
出海管家
出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