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騰訊Q3財報顯示,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騰訊移動游戲業(yè)務出現了明顯的回暖跡象。單季度實現收入243億元,同比增長25%,環(huán)比增長9%。
作為中國游戲行業(yè)第一廠商,騰訊同樣也是行業(yè)發(fā)展的風向標與感應器。2018年受版號等因素影響,騰訊游戲業(yè)務連續(xù)兩季度出現營收下滑,其中Q3同比下降4%,Q4同比下降0.7%。游戲業(yè)務在騰訊內部的營收占比,也從2017年的41.2%下滑至2018年的33.3%。
進入2019年,隨著版號發(fā)放的日趨穩(wěn)定,以及此前自身的版號儲存量,騰訊單是第二季度就推出十余款產品。在《和平精英》《跑跑卡丁車官方競速版》等游戲營收均有遞延的情況下,騰訊于第二季度——市場淡季的手游營收,還是環(huán)比增長了5%,同比增長26%。
伽馬數據推測《和平精英》首月流水10億+ 伽馬數據推測《跑跑卡丁車官方競速版》首月流水8億+ 據伽馬數據監(jiān)測,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同比增長8%,而單季流水收入Top50游戲中,騰訊占了55.8%的流水份額。其中三款2019年新游《和平精英》《跑跑卡丁車》以及《龍族幻想》進入了Top5??紤]到Q3財報的披露,以及Q4還有《狐妖小紅娘》《龍珠:最強之戰(zhàn)》與《我的起源》等產品,騰訊游戲全年業(yè)績的回暖,基本已成定局。 基于此,游戲日報統(tǒng)計了騰訊于前三季度推出并已實現商業(yè)化的20款游戲。從這些產品的概況中,我們或許可以了解到在游戲行業(yè)步入正軌后,這家游戲巨頭的重點方向,以及游戲市場的主流品類。(注:最高下載/暢銷排名以單日全天綜合排名為參照標準,非某一時間段的最高排名) 騰訊前三季游戲概況,此表格僅統(tǒng)計iOS端數據(下同) 14款產品拿過下載榜第一,冷門領域投資價值顯現 相比于研發(fā),騰訊發(fā)行更讓人嘆為觀止。21款游戲全部進入過下載榜Top25,其中20款游戲闖進過前十,19款游戲入圍過前五,14款游戲問鼎過第一,3款游戲拿下過免費/暢銷雙榜第一。這些數字的疊加,匯集成了兩個耀眼的大字:父親。 “爸”氣側漏 游戲分類方面,IP與國風為騰訊游戲目前的主要方向,其中IP改編8款,覆蓋端/頁游IP、動漫IP、網文IP及影視IP。國風7款,除了傳統(tǒng)的仙俠,原創(chuàng)國漫與民國風均在騰訊的矩陣之內。此外,以上游戲還輻射到了一些話題性細分領域,如二次元與女性向;新興品類吃雞與自走棋;以及創(chuàng)新性技術模式AR與互動影游。 除主流商業(yè)游戲,獨立游戲與功能游戲同樣是騰訊今年的重點方向。在以往,大廠布局這兩類冷門領域,通常會被解讀為“面子工程”,甚至是“求生欲”。而在“騰訊極光計劃”與“騰訊追夢計劃”中,兩個系列2019年產品的TapTap平均分為7.6分與8.9分,對注重口碑的大公司而言,獨立游戲與功能游戲,均有其直觀的投資價值。 況且獨立游戲也并非完全佛系,從《紀念碑谷2》到《隱形守護者》,入選極光計劃的獨立游戲作品同樣也能取得不錯的營收。另一方面,參考評分不難發(fā)現,玩家并不拒絕寓教于樂的游戲方式。在“文創(chuàng)+”戰(zhàn)略多次被提及的游戲行業(yè),功能游戲所沉淀下的設計經驗,或許也會運用到主流游戲的跨界融合中。 騰訊極光計劃部分游戲(截圖來自TapTap) 騰訊追夢計劃部分游戲(截圖來自TapTap) 38款游戲位列Top100,IP改編占32 在泛娛樂領域中,IP改編的優(yōu)勢通常會被聚焦于吸量快。而若以結果為導向,騰訊2019年推出的這20款產品,則在體現IP的前期優(yōu)勢之余,也或多或少反映出IP之于長線運營的影響。 騰訊前三季游戲暢銷榜現狀 截至發(fā)稿前,共有38款騰訊系游戲位居App Store暢銷榜Top100行列,其中2019年前三季游戲占8款,且有5款來自IP改編。至于非IP新游,《和平精英》與《一起來捉妖》,前者身世特殊后者AR+LBS噱頭足,起點均不比IP游戲低。唯一白手起家的《食物語》是女性向+二次元游戲,覆蓋兩大“又肝又氪”群體。 反觀Top100之外的2019年騰訊系游戲,共有三款IP改編掉到了暢銷榜Top100之外,其中《妖精的尾巴:魔導少年》長期為前100守門員,100上下起伏不定。 至于告別Top100已有一段時間的《藍月傳奇》手游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手游,前者是無明星護航的頁游IP,在李連杰與成龍大哥面前,算是勉強保住了100出頭的位置。后者則是從Top20掉到了282名,下載榜也在1500名開外。截至發(fā)稿前,該作在TapTap上僅有1.1分…… 截圖來自TapTap 倘若把時間線拉長,IP對于游戲的長期運營加成更為明顯。在暢銷榜Top100里的騰訊系老產品中(2019年前產品),IP加持的游戲27款,三款非IP游戲分別是2013年的《天天愛消除》,2015年的《王者榮耀》,以及2017年的《亂世王者》。 如果提前算上2019年的《和平精英》,騰訊基本是兩年出一個非IP長線爆款,且無一不是各自品類中數一數二的游戲。無IP且長壽命的頭部游戲門檻,可想而知。沒有落地成盒,已然不易。 無IP新品的開局模式 出海營收占比超10%,可《使命召喚手游》與《PUBG Mobile》能否共存 據騰訊Q3財報顯示,海外市場的營收目前已占騰訊游戲業(yè)務總營收的超10%,并將此歸功于《PUBG Mobile》與《使命召喚手游》兩款出海產品上。 截至目前,《使命召喚手游》主力市場是在歐美與東南亞,而從暢銷排名曲線來看,目前該作在多個主力市場的表現并不算穩(wěn)定。其中英國、美國、馬來西亞自上線以來的一路下滑趨勢尤為明顯。能否與同為射擊游戲的《PUBG Mobile》共存,成為騰訊又一常備出海主力,有待進一步觀察。 《使命召喚手游》于美國暢銷排名曲線,截圖來自七麥數據 《使命召喚手游》于英國暢銷排名曲線,截圖來自七麥數據 《使命召喚手游》于馬來西亞暢銷排名曲線,截圖來自七麥數據 事實上,與國內獨享第一梯隊不同,騰訊游戲的出海戰(zhàn)略似乎陷入了僵局。據App Annie每月發(fā)布的出海榜單顯示,在2019年前三季度中,騰訊一共拿下過5次第四,3次第二,與1次第三,離出海冠軍的寶座僅差一步之遙。自上升至2018年度出海廠商Top5后,騰訊便遭到其余出海頭部廠商猛烈的“阻擊”。 具體到產品上,根據數據資訊平臺Sensor Tower每月發(fā)布的“出海國產手游收入Top30”顯示,在2019年前三季度中,騰訊最穩(wěn)定的出海產品分別是持續(xù)霸榜第一名的《PUBG Mobile》,以及長期徘徊于20-25名的《王者榮耀》國際版。而反觀前三季唯二問鼎過單月出海冠軍的FunPlus與網易,基本都在奪冠當月有至少3款產品同時入選收入榜Top30,或者至少兩款產品同時擠進收入榜Top10。 騰訊頭部出海產品前三季度具體成績 其實前三季度中,憑借《QQ飛車》于東南亞等地區(qū)的發(fā)力,騰訊也曾有過連續(xù)4月三款產品同時進入Top30的情況。然而《QQ飛車》也并沒有在頭部堅持太長時間,截至11月13日,《QQ飛車》在東南亞主力地區(qū)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暢銷榜排名分別是42、130以及1000名開外。 所以綜合來看,《使命召喚手游》的上線,或許已為騰訊游戲出海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個成績究竟能持續(xù)多長時間,究竟是下一款“PUBG Mobile”還是下一款海外的“QQ飛車”,則有待時間的檢驗。 結語 在國內格局已基本定型,“騰訊+IP≈無敵”的公式下,海外市場尚處于“術業(yè)有專攻”的形態(tài)。比如騰訊的主力變現市場是游戲產業(yè)較為成熟的歐美,下期盤點的網易則將出海根據地安札在壁壘更高的日本市場,還有群雄逐鹿的韓國市場,以東南亞為代表的人口紅利市場等等。 在后續(xù)的年終特輯中,出海盤點將是游戲日報今年的復盤重點,而從世界游戲產業(yè)所蘊藏的潛能來看,國產游戲走出海外,絕不僅僅是2019年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