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找機會,未來消費企業(yè)的必走之路 |東哥筆記

來源:東哥解讀電商
作者:李成東
時間:2022-11-09
1824
跨境出海,中國在海外搶一個存量零售市場。雖然海外整個銷售市場是下行的,但是對中國是增量市場。


早期的華為、中興,現(xiàn)在的Tik Tok,小米,傳音,SHEIN,一大批企業(yè)都在全球化擴張的路上。內卷雖然是主流,但已經有一大批企業(yè)走向全球化。


中國才6.8萬億的消費市場規(guī)模,中國之外還有20萬億美元市場機會。我們認為出海找機會,也是未來優(yōu)秀消費企業(yè)的必走之路。


本期整理一些關于跨境出海的相關討論,內容多來源于海豚社會員群交流、飯局討論、行業(yè)交流記錄。



01

出海找機會,是未來優(yōu)秀消費企業(yè)的必走之路


中國人開啟全球化創(chuàng)業(yè)分三個階段
第一代:百年前國破家亡出海逃難式創(chuàng)業(yè);
第二代:改革開放后福建浙江人偷渡苦力創(chuàng)業(yè)的一代;
第三代:靠資本靠智力品牌出海創(chuàng)業(yè)的一代!


02

談—出海優(yōu)秀品牌SHEIN


從數(shù)據看問題。

美國3.3億人口,人均一年花在服裝上2000美元,市場規(guī)模6600億美元。

歐盟4.5億人口,算上英國就是5億人口,人均花在服裝上1400美元,7000億美元市場。

中國14億人口,人均服裝花費不到1300元(2021年上半年742元),合計18200億(2821.7億美元)。中國市場是又小又競爭激烈!

為什么SHEIN能夠成長為更大的品牌?


2020年中國共出口紡織品服裝2912.2億美元,同比增長9.6%。根據美、歐、日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2020年中國在美國、歐盟、日本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中所占比重分別為33%、43.9%、58.6%。

顯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國,但全球第一的服裝品牌卻在西班牙——快時尚巨頭ZARA的母公司intedix。新品牌研究所認為,橫向對比H&M、ZARA和優(yōu)衣庫等品牌,SHEIN的價值應該遠不止1000億美元;而站在供應鏈角度縱向來講,它不僅重塑了跨境服裝產業(yè)鏈,還把品牌“留”在了中國。

柔性供應鏈的核心價值是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能夠“更快滿足消費者”,而當下,沒有品牌能比SHEIN做得更好。

Shein的成功,給中國服裝行業(yè)一個啟示,全球服裝市場太大了,SHEIN做到百億美元銷售額,占比還不到1%。國內市場內卷的已經太厲害,以中國服裝產業(yè)的供應鏈+市場經驗出去降維打擊,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品牌的升級!



03

為什么拼多多做出海?


國外市場是一個增量市場。拼多多打海外,市場有機會,打法有問題!具體怎么看:

樂觀派:去做增量,拿中國供應鏈去搶占海外市場,這個邏輯是沒問題的。

悲觀派:
一、管理層、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維都有問題;

做國內市場的管理層拿著對付國內用戶的打法和思維,去對付外國用戶,這個邏輯是行不通的。

二、拼多多出海存在三大亟待解決問題:

第一個履約;

亞馬遜不僅有高價商品,也有低價商品,當拼多多以低于亞馬遜的商品去掛單的時候,用戶很大程度上是不相信的,會存在懷疑。

因為消費者對亞馬遜有極大的忠誠,拼多多作為外來平臺,同樣會遭受質疑?,F(xiàn)在拼多多以低價策略打海外市場,首先是要完成消費者教育,獲得消費者認可。

第二個合規(guī);

外國的打假、防抄襲,保護原創(chuàng),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在法律法規(guī)上是比較完善的,政策上很大可能就對整個出海業(yè)務造成干預。

而拼多多上有很多白牌商家,這一點在外國用戶心里是很難接受的;另外,拼多多在幾年前就做過出海,當時因為假貨問題,而關閉了業(yè)務。

第三個就是文化的認同,文化沖突問題;

舉個例子:過去阿里做速賣通在國外市場,一個月會做很多場活動,而對手亞馬遜1個月最多做1次活動,在當時就引起了海外消費者的反感。在海外消費者心里會認為速賣通是一個零售公司,而頻繁的營銷轟炸,會干擾我,影響我。這個從本質上來說,頻繁的營銷動作就是文化習慣、文化認同、文化接受的問題,在國內大眾可能已經接受了,但是在國外消費者心中就需要有一個接受過程。


04

家電出海


現(xiàn)階段,家電出海在國外有一個很大增量。

1、中國是大國,中國品牌正在被外國消費者普遍接受。

2、中國供應鏈的強大支撐,因為資源、技術等的支持,中國品牌相對外國品牌性價比更高;

3、全球疫情大環(huán)境,通貨膨脹,消費降級給了中國品牌很大的機會。

以中國品牌入駐亞馬遜品牌的情況為例子;消費情況存在兩個極端,一個是消費100美金以上的產品,一個是30美金以下,中間這個空間,一直都有空缺,在過去10年,中國品牌都擠不進去這個空間地帶,而隨著用戶消費降級,過去購買100美金以上的用戶,現(xiàn)在可以接受100美金以下的產品。過去購買30美金以下產品的用戶,隨著對中國品牌的認可,愿意去購一下30美金以上的中國制造。(目前家電清潔領域,科沃斯和石頭科技,銷量都很高)


05

走向全球的三大關鍵詞


中國走向全球的發(fā)展歷程中共有三大關鍵詞:

1、中國制造——前面10年按照一年之前就大致會去生產;

2、中國品牌——比如傳音、安克創(chuàng)新等成功出海的中國品牌;(現(xiàn)在正處于第二階段);

3、中國老板/中國股東——未來全球將會誕生很多中國老板,或者很多企業(yè)背后有中國股東參與。



06

需要正視的功課


中國品牌想要走出去、獲得世界的認可,還有很多功課要補:

1.外交部/宣傳部方面,需要作出“打造世界品牌”的統(tǒng)一規(guī)劃,講好中國品牌故事,講好中國品牌精神,講好中國品牌價值;

2.品牌出海需要有強大的組織支撐,所以要做品牌聯(lián)合體,加強品牌談判的能力,獲得其他國家的重視和支持,這方面可以參考日本的經合組織,我們海豚社仍需繼續(xù)努力;

3.國際輿論參與權,我們不能夠在facebook、twitter、google等平臺快速方便的宣傳產品,就不能夠快速地覆蓋全球用戶,全球品牌營銷上面卡脖子。設想一下,如果10億中國網友上線,想推什么推不出去;

4.缺少美國資本的參與和認可。歐美經濟體在全球經濟的占比仍然巨大,意識形態(tài)依舊是主流,這玩意回避不了。如果我們的品牌缺乏美國資本的參與和支持,就很難完成品牌標準和思想層面的建設,將會一直停留在打磨產品的階段;

這四點功課,我們有信心補嗎?雖然目前來看舉步維艱。但長期來看,身處行業(yè)之中,我們依舊愿意保持樂觀。一切,都需要交給時間。


立即登錄,閱讀全文
原文鏈接:點擊前往 >
文章來源:東哥解讀電商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自于東哥解讀電商,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快出海對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zzx@kchuhai.com)刪除!
掃碼關注
獲取更多出海資訊的相關信息
優(yōu)質服務商推薦
更多
掃碼登錄
打開掃一掃, 關注公眾號后即可登錄/注冊
加載中
二維碼已失效 請重試
刷新
賬號登錄/注冊
個人VIP
小程序
快出海小程序
公眾號
快出海公眾號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投稿采訪
投稿采訪
出海管家
出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