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chat官網(wǎng)上寫著的一句話:最快的方式分享一種生活。
Snapchat不僅做到了這一點,而且還做得比較成功。僅僅成立2年后的2013年
“Photo shared/Day:Facebook:350m,Snapchat:350m,Whatsapp:400m,Instagram:55m.”
崛起于一次“偶然”?
2011年6月,一款名為Picaboo(a riff on the childhood game Peek-a-boo躲貓貓)的產(chǎn)品在斯坦福大學(xué)悄然上線。主打功能就是廣為流傳的“閱后即焚”。
Evan Spiegel對這個Idea非常興奮,找來了Bobby Murphy用80個小時寫出了Picaboo的原型。Evan Spiegel滿懷信心寫了一封郵件給大學(xué)“兄弟會”的成員們。幻想著大家會興奮分享這個產(chǎn)品,服務(wù)器會爆掉...
但,一切都沒有發(fā)生。只帶來了127個用戶。
直到有一天,Evan的媽媽告訴她在南加州的侄子有Snapchat這個好玩的APP。當(dāng)時南加州的學(xué)校已經(jīng)開始使用iPad教學(xué)了,定制版的iPad是不允許有Facebook等社交軟件。Snapchat這個讓所有投資人和用戶一頭霧水的產(chǎn)品有了用武之地。高中生們肆無忌憚地用著Snapchat在課堂上傳“小紙條”,甚至在考場上交換答案,"閱后即焚"讓這一切沒有任何痕跡。
漸漸Snapchat成了高中生們的必備APP。他們挖空心思去想這款A(yù)PP有什么新的玩法。他們開始用Snapchat傳“略帶調(diào)戲”的照片給異性,而不用擔(dān)心照片會被保存(至多10s就會消失)。慢慢這成為了荷爾蒙膨脹的年輕人間,一種流行的“惡作劇”游戲。
玩的人越來越多,你不玩就outdated了。經(jīng)常一個女生傳來一條Snap,男生就會叫來一幫兄弟一起看。在那個瞬間,收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消息,而是一條條充滿未知的“禮物”。打開的瞬間,大家發(fā)出尖叫,哄鬧。慢慢,Snapchat成為了校園八卦流行的引爆神器。
還原生活的,才是最好的產(chǎn)品?
“很奇怪在互聯(lián)網(wǎng)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決定任何東西應(yīng)該永久掛在網(wǎng)上。
任何信息都應(yīng)該自動消失,這才是更自然,更人性的溝通方式?!?/p>
我們幻想一個場景。你去參加一個Party。自己喝得酩酊大醉,甚是可笑。你想把這個瞬間分享給你的朋友,但不希望有任何的顧慮。
如果用Facebook/微信。路徑如下:
先用美圖秀秀or其他軟件拍照?;ò雮€小時P圖。打開Facebook/微信。感覺群發(fā)也不合適,只能打開朋友圈。只發(fā)圖不好吧?再想想要配什么文字。給老爸老媽同事看見也不好,開始選分組。過了N久,才小心翼翼發(fā)出去。過了幾天,想著這樣留在自己profile里也不好,就刪掉了。
如果用Snapchat,路徑如下:
打開APP就直接是拍照頁面,拍好發(fā)送給好友圈。完成。那邊朋友看10s信息自動消失。
“Facebook更像是一個Profile,Snapchat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IM應(yīng)用”。
社交用流量思維行不通,人群思維可以
2012年的時候。Facebook為了阻擊Snapchat,推出了“Facebook Poke”。像素級Copy Snapchat這個產(chǎn)品。
Facebook希望通過自己強大的流量資源把Snapchat干掉。流量勢頭果然很猛,上線的第二天就登上了APP store排行的第一名??上У氖?,僅僅一個月后,Poke的排名就滑落到700名開外。
為什么純流量打法做社交行不通?在我前文:為什么大家都做不好社交這件事?有提到過。Facebook和Snapchat的人群重合度低。簡單復(fù)刻,用戶需求不匹配。后Instagram復(fù)刻Snapchat的Story功能大獲成功,本質(zhì)上是因為用戶人群(年輕人)重合度高(密度也高)。人群的場景匹配性,決定了需求的確定性。
Snapchat是一家相機公司
"Photos are not memories any more,they are used to tell stories by the new generations"
"照片和視頻不在用于回憶,對新一代年輕人來說,更多是一種敘事方式。"
Snapchat打開便是拍照界面,甚至有時候比原生的相機還快。記錄下最真實的當(dāng)下,而不用過多擔(dān)心人設(shè)和形象。
這,或許也只有年輕人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