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Temu的訂單量暴漲,倉庫也爆了。一位Temu的招商經(jīng)理向賣家發(fā)布通知稱,倉庫需升級,暫停收貨:
一、未上架庫存暫停上架,新品暫停上線,首單停止審批,補貨單停止審批,恢復(fù)時間待通知;
二、暫時關(guān)閉(Just In Time)預(yù)售模式;
三、沒發(fā)貨的備貨單,全部作廢。
圖/Temu招商經(jīng)理通知截圖
我們與Temu一位內(nèi)部人士確認了該消息:確實因為訂單上漲過快,導致倉庫“堵”住了。
早在3月6日,一位賣家表示,Temu現(xiàn)在入倉上架很慢,快遞已經(jīng)接收2天了,還沒有上架銷售,倉庫爆倉了。這種情況下,斷貨是常態(tài)。
Temu真是經(jīng)歷了一波巨大的爆單潮。
這一次爆單潮,應(yīng)該是有兩波流量在推動。第一波是在9月上線之后,Temu在全渠道購買流量,并通過補貼、砍一刀等模式,將流量推向一個高峰。
在2022年11-12月,Temu的獨立訪客量(Unique Visitors)達到了4100萬,竟然超過了SHEIN。彼時,Temu才運營三四個月,而SHEIN已經(jīng)辛苦耕耘10多年。
數(shù)據(jù)源/eMarkerter
第二波流量是在2月中旬,在全美橄欖球總決賽“超級碗”上,Temu花了1億元,買了60秒的廣告,使Temu品牌知名度實現(xiàn)了裂變爆炸式的提升。
這1億元沒有白花,Temu的流量暴漲。在超級碗比賽當天,Temu的App下載量激增45%,日活躍用戶激增約20%。
在這兩大波巨大流量的沖刷下,Temu爆單了,也爆倉了,其在美國包裹數(shù),甚至已經(jīng)超過SHEIN。
正是因為訂單實在太多了,倉庫乃至整個系統(tǒng)有點吃不消那么多貨物了,因此,Temu順勢推出了“競價模式”。
即被選入競價池的商品,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參與競價。如果競價成功,就需要寄樣到倉庫,享受Temu大量的流量扶持,如果競價失敗的將會被下架。
這將導致賣家(商家)之間展開更加激烈的競爭。
Temu接二連三的爆單潮,讓賣家們賺到錢了么?
▊做Temu那么久了,哪些賣家賺錢了?哪些虧錢了?
一位做了一個多月的服裝賣家稱,Temu的單量確實不錯,只要款過得去,基本不愁出單。
該賣家備了一萬多的貨過去,但是一算賬,虧損了427元,還有1100元左右的貨在售后處理中。在虧損的12單里,只有1單是判定賣家沒責任,剩下的11單把貨的錢全部都扣掉了。
因此,處在售后糾紛中剩余20多單,大概率將會判定為賣家的責任,貨款也基本會被扣光,因此這1100元基本是虧定了。
當然,不少賣家爆單了,也對Temu平臺抱著美好的期望。一位賣家貼出后臺數(shù)據(jù),一日出單5588,上個月銷量達到了9萬多。
不過,一老賣家卻稱,爆單未必是好事,有時爆單“反而害了自己”。
一位自稱“入坑”3個月的賣家現(xiàn)身說法,勸新賣家們千萬別再入坑了。該賣家經(jīng)常被判定“責任承擔方”,屢屢遭受5倍罰款,目前已經(jīng)被扣了好幾萬元了。
另一位曾被“訂單沖昏了頭腦”的賣家稱,Temu罰款起來毫無理由,其罰款有很大的滯后性,今年2月份才開始罰去年10月的單子,有時一天好幾萬地扣。因此,奉勸大家“不要被訂單沖昏了頭腦”,爆單有時反而害了自己。
確實,許多賣家剛開始有些利潤,但很微薄,如果出現(xiàn)了售后問題,或者在其他地方打個盹,稍微有些紕漏,這些微薄的利潤大部分會吐出來。
賣家們總結(jié)了Temu的“幾宗罪”:
一、不斷壓價:產(chǎn)品核價要求低于1688批發(fā)價,還需要賣家貼標;招商經(jīng)理一直催促賣家備貨,當幾百上千件貨一備過去后,Temu就壓價,基本壓到成本價了,甚至虧本了。 如果價格沒有達成合意,商品就下架。下架了不要緊,商品還拖幾個月都不退回。有時退回來的貨,包裝都弄得破破爛爛,影響再次銷售;
二、退貨費很貴:賣家們一般發(fā)一批貨過去,有時幾百上千件,但是遇到退貨時,Temu兩、三件、乃至一件也會退回來,幾件小東西甚至用大箱子來裝,還發(fā)順豐,導致運費高居不下,一些賣家自提的產(chǎn)品,還被扣費,一扣大幾千,幾個月都沒有解決問題;
三、產(chǎn)品問題5倍罰款,懲罰缺乏依據(jù):有時賣家被指稱產(chǎn)品有問題,但沒有照片,也沒有明細證據(jù),直接扣款。有時商品好好的,但是貨到顧客手上時被扁了,這也是“賣家責任”,因為是“賣家包裝不到位”;
四、平臺規(guī)則不斷變化:自上線以來,Temu在摸索中前進,平臺規(guī)則經(jīng)常變化,讓一些賣家無所適從。
當然,每一個平臺都有人做得好,也有人做得差,見仁見智,事情分兩面看。
一些有對產(chǎn)品把控得比較好的老跨境人目前在Temu做得不錯。
一位在其他平臺上有豐富經(jīng)驗的老賣家,去年11月底開始做Temu。當時一開店,就做了一個爆款,日銷3000+。
由于該賣家對產(chǎn)品把控比較到位,目前沒有什么罰款,總體核算下來,還是有一定的利潤。不過,做Temu平臺比較累的地方是,需要不斷地打包發(fā)貨,幾乎停不下來。相比其他平臺,有了沉淀之后,批量發(fā)貨,老顧客也多,利潤也不錯,但要比做Temu輕松。
總體而言,做Temu,目前是賺個辛苦錢,其未來方向,基本跟其母公司拼多多差不多,會走持續(xù)的薄利多銷的模式。
至于利潤方面,也是分幾方面看。自己做獨立站,利潤確實高,但是獨立站的流程長且繁瑣,包括建站、選品、測品、投放、客服,什么都要做,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也要花錢。
相比之下,Temu只要供貨,引流、運營、配送、客服全部包攬了。因為該平臺包攬了太多活,當然要拿走更多利潤,剩余一部分才能留給賣家。
結(jié)語:Temu的流量起來了,GMV也起來了,一切似乎都是正向反饋。因此,Temu團隊的目標也隨之膨脹起來。
最近,Temu團隊將其KPI調(diào)得很高:在今年9月1日前,北美的GMV至少有一天超過SHEIN。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母公司拼多多將投入200億元。
SHEIN在2023年的GMV目標是300億美元,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SHEIN至少用了14年,而Temu計劃在5年內(nèi)實現(xiàn)這一目標。
Temu的母公司拼多多在常年經(jīng)營過程中,積累了1100家供應(yīng)商網(wǎng)絡(luò),培育和孵化了1000余個工廠品牌,這將是其未來將雪球滾起來的巨大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