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消息,Meta旗下社交媒體平臺Facebook如今面臨諸多挑戰(zhàn),但當下最大的競爭似乎來自熱門短視頻應用TikTok。雖然Facebook花了多年時間打造一個關于朋友和家人的社交圈,但事實證明,其展示的內容并沒有TikTok向用戶推薦的短視頻那么有意思。Facebook負責人、公司軟件工程副總裁湯姆·艾里森(Tom Alison)最近在接受采訪中談到,公司正如何重塑旗下社交平臺,讓Facebook和Instagram的內容更像TikTok,將年輕用戶再奪回來。
問:能否介紹一下Facebook新近上線的Feed功能欄,以及它是如何從News Feed一路演變而來?
艾里森:Feed功能欄能讓用戶按時間順序查看來自朋友、群組、頁面和收藏夾的所有動態(tài)消息。這就像是回到傳統的Facebook,因為很多人訪問Facebook的想法就是,“我想看看我的朋友們怎么樣了”。
我們還重新定義了Facebook主頁標簽,用戶所能看到不僅是熟人信息,還有系統推薦內容,其背后的人工智能會篩選出平臺上用戶可能感興趣的東西。
Facebook是一個讓用戶表達自我并與他人聯系的工具。我們正基于這一核心思想再次改造Facebook,我們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這一核心思想的延伸。
如今人們表達自我更容易。支持更高帶寬的手機設備和網絡讓用戶可以通過多媒體和視頻表達自我,更復雜的人工智能讓用戶可以查看Facebook平臺上的幾十億條內容,并獲得自己感興趣的推薦內容。在新的技術創(chuàng)新浪潮下,以人為本仍將是我們工作的核心。
問:TikTok是向你們展示這種模式如何成果運作的消費級產品。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導致你這么做?為什么現在要走這條路?
艾里森:一年多前,扎克伯格在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說,“我們將開始關注年輕人的需求,并優(yōu)先考慮年輕人的需求?!?/p>
在我負責Facebook應用程序之前,主要是與團隊合作研究年輕用戶。我們發(fā)現,在人們如何使用社交媒體方面,出現很大的代際差異性?,F在Facebook本身已經有18年的歷史了,我們關注的是伴隨著社交媒體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會如何使用或想要社交媒體。
我們發(fā)現,用戶與朋友分享和聯系的期望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新一代年輕用戶好奇心很強,他們更傾向于尋找和發(fā)現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有關他們想去哪里、想成為誰、想和朋友討論什么的推薦內容是他們社交媒體用戶體驗中更重要的部分,比我這種早期用戶所認為的要重要很多。
TikTok的市場表現無疑具有啟發(fā)性。我們發(fā)現短視頻這種內容格式的強大功能,也看到了人們如何用它來表達自我。這種形式能讓人與人直接交談,用非常個性化的方式將用戶和內容創(chuàng)作者聯系在一起,我認為TikTok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將不同內容格式整合到Facebook用戶體驗中,將自我表達的工具整合到一起,幫助人們分享和討論各種內容,一直是Facebook服務發(fā)展的核心。對我們來說,整合短視頻、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內容推薦很有意義。
早在TikTok出現之前,我們就開始做內容推薦。Feed功能欄中一直有推薦內容,“看過”選項卡中有推薦視頻,“群組”選項卡中也有群組推薦。但TikTok最終讓我們認識到,對來自熟人的推薦內容和其他推薦內容加以區(qū)分實際上是我們人為制造的。
新一代用戶不僅關注誰與他們交流,還更關注如何與他們交流。這讓我最終意識到,只要推薦的內容有吸引力,用戶不在乎是否和內容創(chuàng)作者曾有交集。
問:你們肯定會有這樣的質疑,“我們是不是在毀掉我們的核心服務?從社交圈和動態(tài)消息角度講,我們這種服務已經堅持了18年。”是否有人會說:“我們現在還不能受制于趨勢?!?/strong>
艾里森:回想14年前,“Facebook只是為哈佛學生準備的”,然后“是常春藤盟校的”,后來“實際上每個大學都有”,再后來“Facebook只是面向學生的,你不可能對學生以外的人開放,結果最終“實際上所有人都可以用?!?/p>
工具都是用來將人們聯系在一起的,但總有一些阻力點。公司內部是有很多關于“我們正在失去遺產”的討論,但我告訴團隊的是,“最終,Facebook將深深扎根于社交聯系中?!边@就是我們所提供的價值。Feed團隊中有種說法叫通過內容聯系。用戶討論的內容、可能分享的內容,都可以成為與他人聯系的開始。也就是說,內容推薦也可以實現社交聯系。
新一代用戶最終希望與他人建立聯系的方式是發(fā)現共同感興趣的內容,分享想法,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展開并深化對話。
問:大多數人都把TikTok視為娛樂平臺,并不是典型的社交應用。雖然TikTok上有即時消息功能,但并不常用。相比之下,Facebook則“希望用戶在Feed中有密切聯系,能評論,分享,相互發(fā)消息,希望Feed成為人們與朋友交流的平臺?!眱烧叩闹黝}似乎相悖。那么你認為模仿TikTok是否背離Facebook主推有意義社交互動(MSI)這一主旨?
艾里森:我不認為這是一種背離。MSI本質上是對動態(tài)消息中所顯示內容進行排序的方法,出發(fā)點是哪些內容會拉近用戶與熟人的關系。
2017年推出MSI之前,我們更為關注用戶在某一內容上的花費時間,認為用戶花在Facebook上的時間越多,帶來的價值就越大。但用所花費時間為Feed中的內容排序容易錯過熟人發(fā)布的內容,最終MSI傾向于將那些能引發(fā)對話、能幫助和朋友建立聯系的內容排在前面,這就是有意義的社交互動內容。
問:這實際上意味著根據不同朋友的評論對Feed中的內容排序進行加權?
艾里森:就是權重問題。為優(yōu)先考慮如何能帶來更多社交互動,我們最終大幅減少視頻觀看時間。年輕用戶進行有意義社交互動的方式正在改變,所以我們需要讓產品適應這一點。
問:以前,Facebook是根據朋友和所關注的頁面來對內容進行排序。現在如何決定用戶能看到什么?又如何決定內容質量?
艾里森:對Feed中的內容排序時會考慮很多因素。我們會查看你與朋友的互動歷史,我們會查看你對他們的帖子發(fā)表評論的頻率,你給他們發(fā)消息的頻率,你點贊的頻率,以及分享這些內容的頻率。同時也會關注內容本身的質量,比如內容的完整性和社區(qū)統一標準。
這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與內容推薦類似。系統在推薦時也會定期問用戶:“你想看到更多還是更少這種內容?”“幫幫我們,告訴我們你喜歡什么?”
全公司最優(yōu)秀、最聰明的人工智能工程師都研究如何利用對內容的了解、對用戶的了解,以及他們的主動反應來提高推薦的內容質量,這也是我們的愿景。
問:MSI的目標是什么?它起效了嗎?你們關注的又是什么?
艾里森:MSI是一個復合指標,核心是觀察發(fā)帖、評論等社交活動數量是否有所增加。有不同的團隊會查看用戶互相分享多少評論,以及來回發(fā)送了多少消息。
我本人特別關注的是四個方面。一是用戶訪問Facebook的頻度,二是能否帶來盈利,三是用戶體驗的質量和可靠性,四是Facebook較之以前的人氣。
問: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時代,再到視頻時代,Facebook是如何轉變的?
艾里森:從互聯網到移動時代的轉變巨大。當習慣于設計網頁時,弄清楚如何設計一款優(yōu)秀的移動產品很重要。Facebook的核心信息流變化不大,但在IPO期間的轉變承受了巨大壓力。
如今Facebook一直在整合不同內容格式。TikTok和YouTube都在嘗試這么做。在接下來的幾年里,Feed功能欄會繼續(xù)發(fā)展,整合各種新的內容格式。
Facebook的發(fā)展是關于內容格式創(chuàng)新的故事,在此過程中找到人們表達自我的新方式。未來人工智能力量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技術。TikTok也在利用人工智能推薦內容,并將其與傳統社交網絡結合起來。很多人認為Facebook在追趕TikTok,從某些方面來看,TikTok也在追趕Facebook。比如Facebook有“你可能認識的人”群組,TikTok上也出現了相應功能。
所有公司都開始嘗試將人工智能推薦算法和社交互動推薦算法結合起來。這就是為什么我覺得Facebook能成功。我們過去有整合不同格式的經驗,很擅長人工智能,也很擅長社交網絡。在接下來的一兩年里,如何將所有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將決定有多少人想繼續(xù)使用Facebook。我現在對此很樂觀。
問:當來自陌生人的推薦內容越來越多時,如何保證用戶所獲得的內容質量?
艾里森:一個是除了瀏覽量之外,納入能反映用戶想要什么或不想要什么的更多信號。二是給予原創(chuàng)內容更多獎勵,讓那些努力創(chuàng)作原創(chuàng)內容的創(chuàng)作者能夠切實感受到他們通過我們所做的傳播和貨幣化工作獲得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