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新加坡,迎來了新的掘金玩家,這一次是中國本土咖啡品牌瑞幸咖啡。
3月31日,新加坡購物中心濱海廣場和烏節(jié)路義安城同時開張了兩家瑞幸門店,根據(jù)新加坡華文媒體《聯(lián)合早報》的報道,瑞幸將在4月底之前在新加坡開設10家門店。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加坡媒體的報道中,瑞幸咖啡被看作是“中國版星巴克”。
早在今年2月,在新加坡最大的招聘網(wǎng)站Jobstreet上,瑞幸就率先公布了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為開店預熱。彼時,瑞幸在招聘新加坡本地的商業(yè)發(fā)展經理,這個崗位負責制定門店擴張的總體戰(zhàn)略。
茶咖玩家涌入新加坡不是新鮮事。在瑞幸之前,茶飲品牌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都邁開了出海的步伐,后兩者已經在“新馬泰”等地接連擴張門店。
玩家們集體涌入新加坡的背后,透露著茶咖品牌們想要尋找第二曲線的焦慮,這是國內新消費市場競爭激烈的結果。
無論是新茶飲賽道,還是咖啡賽道,在中國市場,入局者越來越多,早已是一片紅海。隨著新茶飲國內市場增速放緩,從“瘋狂內卷”到“卷不動”,出海是茶咖品牌們想講的新故事。
較為成熟的市場、完善的法規(guī)、相似的口味,新加坡就像是各家品牌出海,尤其是開拓東南亞市場的“前哨站”。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茶飲品牌打通新加坡市場就有機會打通整個東南亞市場,而打通東南亞市場意味著更多的市場機會和消費人群。
本質上,新加坡的茶咖市場正處在競爭內卷前的平靜,中國茶咖品牌想要將新加坡市場打造成第二增長曲線,不僅要與新加坡本土品牌競爭,還要解決自身本土化難題,并持續(xù)修煉內功。
瑞幸、喜茶、蜜雪冰城“卷”入新加坡
“走,去新加坡!”近幾年,國人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不少創(chuàng)業(yè)者、投資人都涌向了新加坡這片鍍金的熱土。
這期間,前有蜜雪冰城,后有瑞幸咖啡,良好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相似的口味喜好,新加坡及東南亞地區(qū)往往被中國茶咖品牌們看作是出海的第一選擇。
前不久,瑞幸咖啡在新加坡的兩家門店同時開張營業(yè),吸引了大批年輕消費者,火爆程度不亞于在國內剛開業(yè)時的情景。
一位在新加坡烏節(jié)路門店的網(wǎng)友在分享中表示“等了兩個多小時才等到我的咖啡”。由于該門店位于室外,他還建議大家“提前用APP下單,等收到提醒短信再來取咖啡,不然會被曬傷”。
早在今年2月份,瑞幸在新加坡最大的招聘網(wǎng)站Jobstreet上發(fā)布了招募新加坡本地商業(yè)發(fā)展經理的職位,負責制定門店擴張的戰(zhàn)略,瑞幸出海新加坡的消息不脛而走。
如今,一切塵埃落定,瑞幸正式開啟了出海的第一步。在新店專門定制的新加坡專屬杯套上,寫著“The real game changer is coming!”瑞幸出海的野心顯露無遺。
事實上,茶咖品牌出海不是新鮮事,中國茶咖品牌的大航海時代很早就開啟了。
2018年,在國內市場發(fā)展到一定體量后,喜茶、奈雪的茶選擇出海,他們不約而同地將新加坡定為出海的一站。
彼時,喜茶獲取B輪融資時曾對外表示當年的業(yè)務有兩個發(fā)展要點:一是外賣業(yè)務,二是出海。2018年11月,喜茶在新加坡購物中心IonOrchard開出海外首店。一個月后,奈雪的茶首位海外門店也落子新加坡。
不過,或許是由于二者仍繼續(xù)沿用直營模式,運營成本及供應鏈成本讓喜茶和奈雪的茶出海之路并不順利。目前,喜茶只在新加坡有一家門店,奈雪的茶新加坡門店已經關閉。
喜茶新加坡金沙MBS店,圖源喜茶官方微博
相比之下,從下沉市場起家的蜜雪冰城,出海依舊選擇“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迅速鋪開門店。
2018年,蜜雪冰城以品牌英文名“MIXUE”,在越南河內開出首店,以此為跳板,蜜雪冰城的觸角向印尼、緬甸、老撾等周邊國家延伸,到2022年,蜜雪冰城才開始進軍經濟更為發(fā)達的新加坡、日韓等地。
據(jù)招股書中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2年3月末,蜜雪冰城在印尼、越南已分別開設了317家、249家門店。
另一新中式茶飲品牌霸王茶姬也選擇了從東南亞市場切入。2019年8月,霸王茶姬在馬來西亞開出首店,正式走向海外市場,目前霸王茶姬海外門店總數(shù)接近50家。霸王茶姬海外負責人曾向億歐網(wǎng)表示“2022年計劃的話是在馬來西亞開到60家店,然后整個東南亞開到80家店。”
國內茶咖品牌不約而同地將出海第一站選擇新加坡、東南亞,和當?shù)氐氖袌霏h(huán)境及品牌策略不無關系。
放眼整個新加坡及東南亞,也是為數(shù)不多和中國本土擁有相似口味的市場。根據(jù)世界經濟論壇的數(shù)據(jù),東南亞共有近7億人,大量華人聚居,其中30歲以下人口占比超過50%。高度年輕化的人口比例,以及中產階級的崛起,都讓這片市場釋放出巨大的潛力。
新加坡,甚至整個東南亞出海環(huán)境的走紅,將給中國茶咖品牌們帶來更多機會。瑞幸不是第一個涌入新加坡的茶咖品牌,也不會是最后一個。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茶咖玩家涌入新加坡和東南亞,這會是個充滿挑戰(zhàn)的市場。
在新加坡,茶咖品牌們玩出新花樣
如果說2018年是新茶飲品牌出海元年,那時的品牌們還是摸著石頭過河,到了2023年,新茶飲品牌們已經逐漸找到一套屬于自己的出海打法,或有已被驗證可復制的方法。
此次,對于本土咖啡品牌來說,瑞幸沒有可以參考的案例。
或許是因為這樣,瑞幸走出了一條“出海提價”的特殊之路,這在中國餐飲品牌出海歷史上,并不多見。
36-41元一杯的咖啡,這樣的高定價很難讓中國消費者聯(lián)想到瑞幸咖啡。但這卻是瑞幸在新加坡的定價:7-8新幣一杯,即便是在新人券的優(yōu)惠后定價也高達5-6新幣(折合人民幣29-33元)。
一改在中國市場低價引流的路線,“中國版星巴克”在新加坡也走向了中高端市場,甚至高于新加坡星巴克的定價。
一般來說,在陌生的市場,用平價定位試水消費市場是最保險的舉措,而瑞幸此次瞄準中高端市場,頗有“高舉高打”的意味。
這也體現(xiàn)在瑞幸新加坡門店的選址上。
從選址來看,瑞幸兩家新店一個位于烏節(jié)路,屬于游客集中、奢侈品牌和專賣店也相當密集的商業(yè)中心地段;另一家則位于濱海廣場,近乎新加坡市中心,既有地鐵站又毗鄰大量寫字樓的繁華地段。
瑞幸咖啡新加坡門店,圖源瑞幸咖啡官方微博
高租金的商圈,高質量的裝潢,在新加坡,瑞幸搖身一變成為高端咖啡的代名詞。反觀國內,由于主打自提和外賣,瑞幸門店大多集中在商務寫字樓的一樓或大堂,很少會選擇臨街的大型店鋪。
和國內一致的是,瑞幸似乎沒有放棄“補貼戰(zhàn)”的心思。
在瑞幸咖啡新加坡版APP中,其上線了“每日領取65折優(yōu)惠券”,結合瑞幸在中國市場的策略,在打造中高端形象后,瑞幸或將繼續(xù)通過低價、補貼的方式引流,提高消費者熱情。
在營銷策略上,瑞幸也沿用了在國內社交媒體的玩法,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瑞幸推出了“倒計時”的營銷方式,以此拉高消費者期待。
瑞幸高舉高打地進入新加坡,不僅基于新加坡及東南亞長久以往喝咖啡的習慣,還因為新加坡及是個正在增長的咖啡市場。
根據(jù)歐睿信息咨詢的數(shù)據(jù),在2019年時,以新加坡為首的東南亞六國,咖啡零售額就已經達到了65億美元,2014-2019年復合年增長率為6%,遠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咖啡消費增長最快的地區(qū)之一。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是一個較為成熟的市場,也是一個自由港,與20多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簽訂了自由貿易協(xié)定,是連接亞洲和世界主要咖啡生產市場和咖啡消費市場的理想紐帶。一旦打通新加坡,瑞幸便有機會打開整個東南亞市場。
這樣的市場機會也在茶飲品牌的出海之路上有所體現(xiàn)。
眾所周知,東南亞常年高溫潮濕的熱帶氣候,全年平均氣溫接近30度,清熱解暑的茶飲市場始終處于窗口期。
東南亞創(chuàng)投公司Momentum Works和數(shù)字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Qlub聯(lián)合發(fā)布的一項報告顯示,東南亞消費者一年在新茶飲上的消費高達36.6億美元,其中印尼和泰國是最大的市場。
2009年貢茶進入新加坡;2018年喜茶、奈雪的茶進入新加坡;2018年蜜雪冰城進入越南、霸王茶姬進入馬來西亞……
喜茶的新加坡門店,不僅在門店設計風格方面增添了一些當?shù)卦?,還結合新加坡當?shù)厝说目谖读晳T,推出了“榴蓮冰淇淋”“咸蛋黃冰淇淋”;蜜雪冰城依舊延續(xù)國內思路,將性價比、加盟商作為打通市場的殺手锏;霸王茶姬則繼續(xù)延續(xù)國內中高端形象,在線下門店選址時,則會將門店設立在靠近星巴克門店的位置,打造“東方星巴克”的形象。
近年來,新加坡充滿活力的初創(chuàng)生態(tài)和政策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創(chuàng)業(yè)者、投資人前來掘金。去年,國內知名投資人張穎在朋友圈表示:“我認識的投資人/頭部企業(yè)家感覺7成都在新加坡了……
去新加坡“掘金”更像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商業(yè)大遷徙。遷徙者們將新加坡看作是出海的前哨站、瞭望塔,以此來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在新加坡掘金,并不容易
茶咖品牌卷入新加坡的背后,是國內“卷無可卷”的茶飲、咖啡市場。
回顧2022年,經歷了新品撞款、瘋狂迭代的激烈競爭,喜茶、奈雪的茶帶頭降價,卷起了同行,打起了價格戰(zhàn)。一時間,價格成為助力品牌搶奪市場的決勝棋。
此外,眼看著正在飽和的一二線市場,喜茶罕見地做起了加盟生意,以此切入中低端下沉市場。只是,下沉市場有蜜雪冰城、一點點等眾多茶飲品牌,價格缺乏優(yōu)勢的喜茶相當于從零開始。
咖啡賽道同樣如此。隨著咖啡賽道玩家的增多,國內咖啡市場已經近乎飽和,一二線城市咖啡消費告別了高增長,頭部玩家日子也不好過。
瑞幸2022年財報顯示,瑞幸同店銷售額的增幅連續(xù)8個季度下滑,最新的2022年Q4同店增長率為9.2%,首次跌至個位數(shù)。
放眼海外,謀求新的增長曲線,茶咖品牌們迫在眉睫。
需要明白的是,新加坡及東南亞市場雖然充滿機遇,但也挑戰(zhàn)重重。
以咖啡市場為例,新加坡咖啡文化濃郁,人均每年咖啡消耗量可達到2.6公斤,不但有1996年就進入的星巴克,還有Huggs、Café Amazon、Joe & Dough、Tanamera等一眾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連鎖品牌。
換句話說,星巴克等出??Х绕放圃谛录悠乱呀浗逃硕嗄晗M者心智,瑞幸想要撬動消費者并不容易。
此外,瑞幸還要和新加坡本地的咖啡品牌競爭。而在新加坡的用戶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瑞幸”。
2020年成立的Flash Coffee被當?shù)厝A人成為“新加坡瑞幸”,其門店的小店模式恰好借鑒于瑞幸咖啡,用戶可通過App快速點單和付款,即買即走,價格便宜性價比極高。
一如瑞幸的崛起,F(xiàn)lash Coffee在新加坡成長,一路含著金湯匙。2022年7月,F(xiàn)lash Coffee完成了B1輪的3280萬美元融資(約2.2億元人民幣),這一輪融資使得該公司的估值已經飆升到1.75億美元(約11.8億元人民幣)。
Flash Coffee的策略和瑞幸咖啡一樣,主打具有自己特色的爆款,如荔枝蘇打濃縮咖啡和具有南洋特色的Melaka Lattes。
而擺在瑞幸,及所有出海品牌問題面前有個共同的問題——本土化。
首先在口味上,東南亞喜甜,多元化的種族更加強調消費者口味的差異化,國內主打的三分糖、半糖茶飲產品在新加坡并不被消費者買賬。像蜜雪冰城將越南產品的甜度調整為全糖,喜茶也推出符合新加坡口味的雞尾酒系列。
而對于咖啡來說,東南亞的咖啡文化令其更喜歡純咖啡類的口味,反觀瑞幸生椰拿鐵、隕石拿鐵等爆款,都更多了“咖啡奶茶”的意味,能否獲得新加坡消費者青睞還是未知數(shù)。
這意味著,茶咖品牌想要融入本土茶咖文化,既要與口碑品牌競爭,還需要在原本產品上進行本土化的改造升級。
其次在供應鏈上,茶咖品牌要考慮的是如何將供應鏈搬到海外,低成本、高效地保證原材料供應。
以蜜雪冰城為例,其在國內的原材料運輸能做到24小時內送達門店,但海外市場的物流配送本就沒有國內便捷,再疊加國內到海外的運輸,原材料可能存在短缺、配送不及時等問題。
正如上文提到的奈雪的茶在新加坡開拓市場的不順,一和直營模式的高運營成本有關,二則和供應鏈短缺的問題有關。
海外建廠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案。2021年7月,蜜雪冰城就在成都開始建設亞洲總部,之后其自產的茶葉、調味奶漿、等原材料,就能從成都的交通網(wǎng)線就近出海。此外,去年也有消息稱蜜雪冰城將在菲律賓投資椰果椰漿基地 。
與此同時,對摸索當?shù)貭I商環(huán)境、了解當?shù)卣?、打通當?shù)厝嗣},哪一步沒做到,品牌們都有可能在出海過程中“踩坑”。
眼下,國內茶咖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出海已經成為品牌們共同的選擇。對于出海的茶咖品牌來說,從0到1無疑是困難的,但邁出第一步終歸是新嘗試。新加坡及東南亞市場仍是充滿機遇的,品牌們想在這個市場成功掘金,還需有針對性地根據(jù)當?shù)叵M者喜好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