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與泰國銀行(BOT)官宣兩國將打通基于PayNow和PromptPay網路的實時跨境匯款,并宣稱是世界上首次移動支付系統(tǒng)實時跨境轉賬嘗試。在海外工作的朋友們對于跨境匯款并不陌生,但允許兩國用戶依據手機號碼進行跨境實時小額轉賬,無論是在東南亞還是在全球范圍來看都是十分少見的。
PayNow和PromptPay
PayNow是由新加坡銀行公會牽頭,與本地七家銀行聯(lián)手在2017年正式推出的跨銀行電子轉賬服務,用戶可以夠通過收款方指定的手機號碼、身份證/PayNow二維碼,直接向該收款方發(fā)起實時新幣轉賬,且無須對方銀行賬號信息。截止到2020年8月,PayNow已擁有450萬用戶,累計交易額約340億新幣。
PromptPay作為泰國電子支付政府計劃的一部分,是泰國銀行于2017年推出的電子轉賬服務。根據2020年8月的數據,PromptPay注冊用戶5500萬,每天處理1450萬筆交易,累計總交易額達到28萬億泰銖(約為9200億美元)。
目前兩家支付系統(tǒng)的跨境匯款僅接入七家銀行,分別是星展銀行、華僑銀行、大華銀行,曼谷銀行、開泰銀行、泰京銀行、泰國匯商銀行。也可以看出兩國的銀行對這次新的嘗試持謹慎的態(tài)度。
電子錢包跨境轉賬是必然趨勢?
此次兩個支付系統(tǒng)跨境轉賬的打通,通過手機號碼尋址是最值得注意的功能,銀行之間的跨境匯款需要填寫銀行賬戶、人名等信息。轉賬通常會花費1-2天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基于手機號碼的跨境匯款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并且在規(guī)定額度內并無手續(xù)費。
雖然規(guī)定的轉賬額度只有1000新幣/25000泰銖,且當下跨境旅游幾乎處于停滯狀態(tài),也無法充分滿足B2B跨境付款的需求,但隨著區(qū)域內經濟交流日益緊密,一旦未來兩國邊境政策放開恢復到疫情前的常態(tài),用戶體驗得到極大提升的同時,小額跨境匯款的應用場景還會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同時此次基于手機號碼的小額實時跨境匯款,為區(qū)域內眾多活躍電子錢包提供了很好的實踐范例,可以預見未來電子錢包支付場景中也會進一步拓展至跨境匯款和支付。
而新加坡目前也正在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通過不同的支付網絡合作,磋商進一步優(yōu)化個人跨境匯款的服務水平。
小嘗試背后的布局
MAS和BOT一般被業(yè)內人士認為是東南亞最專業(yè)的央行和最開放的央行,兩家近年來在跨境支付領域的合作也愈加頻繁。
本次打通電子錢包跨境匯款也并非是一蹴而就。早在2017年MAS和BOT就簽署了金融科技合作協(xié)議并更新了2006簽署的《銀行監(jiān)管諒解備忘錄》,2018年,新加坡數字支付集團NETS Group和泰國銀行旗下支付組織ITMX簽署了合作伙伴關系,成立ITMX-NETS支付技術交流與開發(fā)計劃,聲明雙方將互通兩國移動錢包的QR二維碼付款,并將進一步探索PromptPay和PayNow的未來合作的空間。
這里提一下NETS Group,新加坡最大的數字支付集團,背靠新加坡三大銀行(星展銀行、大華銀行、華僑銀行),也是本次合作的牽頭方,這次PayNow與PromptPay的電子錢包互通可以看作是2018年合作協(xié)議的延伸。鑒于NETS Group旗下多樣的金融服務業(yè)務,未來我們也很有可能看到會有更多移動支付平臺加入到與泰國的個人小額跨境匯款隊伍中。
而新加坡一直以來都想成為東南亞的支付中心。盡管東南亞國家早在2006年就成立APN(Asian Payment NetWork),但是由于多邊協(xié)議牽扯利益方太多,十幾年來一直沒有太多實質的進展,新加坡也只好通過雙邊協(xié)議來一步步推進合作。
在新加坡與泰國過去幾年的協(xié)議中反復提到的區(qū)域金融一體化。其實潛臺詞便是想打造東南亞自己的區(qū)域支付以及結算體系,提起區(qū)域結算體系就不得不提SWIFT(環(huán)球同業(yè)銀行金融電信協(xié)會)。
(SWIFT在比利時的總部是長這樣的)
SWIFT作為一家成立于1973年的國際銀行同業(yè)間的國際合作組織。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該機構制定的SWIFT系統(tǒng)目前為超過1萬家金融機構提供服務,范圍覆蓋200多個國家,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無法繞開的系統(tǒng),因此SWIFT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控了全球銀行交易。
為什么要另起爐灶,我們認為有三個原因:
1.利潤
以SWIFT為例,目前SWIFT系統(tǒng)每日結算額達到5萬億至6萬億美元,全年結算額約2000萬億美元。而SWIFT系統(tǒng)通過收取萬分之一的費用,憑借壟斷平臺獲得了巨額利潤。
2.效率低下
成立了近半個世紀的SWIFT系統(tǒng),技術更新緩慢,效率越來越難滿足全球貿易日漸增高的需求,一筆匯款有時會有好幾家銀行同時參與,處理國際電匯需要3-5個工作日才能到賬,大額匯款則需要紙質單據,難以有效處理大規(guī)模交易。
3.風險
支付是金融的底層,金融則是政治的底層。金融作為一個國家最為重要也是敏感的行業(yè)之一,尤其是對于外向型經濟國家而言,一旦金融結算體系收到威脅,其整個經濟民生也會受到影響,前幾年美國通過SWIFT制裁俄羅斯和伊朗則是典型的參考案例。
突破壟斷的可能性
其實全球各個區(qū)域都有不同的國家在嘗試通過數字貨幣、區(qū)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打造給自己的區(qū)域結算體系,比如歐盟在2019年成立的INSTEX(Instrument in Support of Trade Exchanges),中國正在打造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tǒng)(CIPS)。
而作為該區(qū)域金融中心的新加坡除了在雙邊協(xié)議上下了不少功夫之外,近年來在本國也大力推動數字化支付的發(fā)展,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也在東南亞及以外的區(qū)域投資了包括移動支付在內的諸多金融科技公司,例如Gopay、VNPay、Razorpay、螞蟻金服等,這些都是在為日后的區(qū)域結算體系的建立添磚加瓦。
雖然認為跨境小額匯款在未來會是一種必然趨勢,但短期內突破或者替代傳統(tǒng)的跨境結算體系是難以實現的。新加坡目前在推進的更多是從效率、用戶體驗上來彌補傳統(tǒng)模式的短板,填補個人小額跨境匯款的空白,進而占領一定市場并逐漸形成以新加坡為為中心的區(qū)域結算體系,并與傳統(tǒng)的跨境結算體系保持合作與競爭的狀態(tài)。
本質上來講,區(qū)域跨境結算體系的形成不僅僅依賴于技術,仍然需要強大的綜合實力來做背書,而東盟既沒有歐元這樣的通用貨幣,各個國家之間的利益訴求也不盡相同,注定了這將會是一個長期且艱難的過程。
最后,其實墨騰Impulso社區(qū)一位在泰國的朋友得知這個新聞之后就專門對此進行過一次測試,在5月中通過PayNow的星展銀行賬戶轉賬至PromptPay的開泰銀行賬戶,但并未成功。